繁体版 简体版
晋江文学城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十五章,神迹即将出现

“吴大夫提出的冠状动脉支撑结构植入手术,真的是非常天才的构想,而且,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做成了心脏支架手术,而且做到了连续成功,可以说,医学领域里面,我们在这个方向,是确确实实领先世界了。”

唐华手里一个透明的小塑料管,头尾密封,里面是一套由细若发丝的金属丝构成的网管状物体。这就是心脏支架的样品。

1960年5月,中国工程院成立五周年大会&中国工程院学部会议。

唐华第一个拿出来说的就是心脏支架以及心脏支架手术。

这个手术足可入列去年中国工程院重大技术突破top5;而且这个手术技术并不是唐华提出的,而是在1958年的工程院学部会议上,301医院心外科吴英恺主任自己想出来的点子;最重要的是,这个手术在陈庚身上做成功了。

吴英恺:“嗨,我那时候就是天马行空地提出了这么一个粗略的构想,没想到我们硬是用技术力量,直线前进,把所有的技术障碍都给克服了。”

“是啊,就是直线前进,”副手苏鸿熙附和,“这么细小的结构,耐用、耐磨、还要百分百防锈,我们硬是做出来了;金属与人体组织的排异反应,我们硬往细细的金属丝覆膜;介入手术的器械,也硬做出来了,介入手术的x光机、显影药水,硬做出来了……这真就是直线前进。”

唐华:“现在国内的精细化工、特种材料方面的技术,我们还是有一些底气的。说到底这还是被电子工业带起来的。……就说这个覆膜吧,几个微米的覆膜算什么,电子工业马上就要进入亚微米级别的覆膜了,是在直径10甚至15厘米的圆形面积覆膜,而且要求零瑕疵。”

吴英恺:“小小一个手术,最后牵涉到了这么多的部门大联动,我们也没有想到。”

“还要特别感谢陈庚大将,在我们手术刚刚获得连续成功的时候,他就主动来301医院接受心脏支架手术,他是很高行政级别的病人,率先接受手术,真的是大将风范。301医院这个心脏支架手术在国内的信誉就算是立起来了。”

301医院的院长说。

主动接受手术……

唐华转头看看吴英恺、苏鸿熙,两人面色毫无波动。

也对,那天唐华赶到医院的时候,特别嘱咐两人,不要把陈庚在手术前手术后的言行表现说粗去……

301医院的医生保密意识和专业素质一样高。

手术刚取得初步成功,陈庚就来301做手术,其实本来的计划不是这样儿。唐华原先想让支架手术再磨炼个半年,医生技艺和手术器械完全成熟之后再把陈庚拉来安个心脏支架。

可李刻农的突然去世让唐华心里绷起了一根弦,这事儿不能卡着历史上的时间点来做,太冒险了。技术突破成功、能保证病人的手术安全就马上安排。尤其是心肌梗塞这种偶然性很高的突发疾病,谁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发作呢。

于是,陈庚就成了勇于尝试新技术的典范表率了。

……

“路桥工程,确切地说,是那几条难度很高的铁路线的瓶颈技术,”唐华说,“现在国家在扩展铁路网,路桥的技术需求越来越大了。”

“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了,这里我要着重指出,大桥的主任设计师是彭敏同志,他做了最主要的设计工作,我只担任他的顾问。”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说。

武汉长江大桥的主任设计师,苏联援华专家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现在是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今年的工程院学部会议,他特地从苏联来到北京参会。

彭敏:“西林同志是我的师傅,南京长江大桥比武汉长江大桥长得多,技术难度很大,好在在整个设计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我们完成了最后的设计。”

西林:“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3000米以上特大桥。”

唐华:“那就是说,1963年12月通车是没有问题的?”

彭敏:“还可以稍快一点,63年秋季就可以通车了。”

“青藏高原的冻土带铁路修筑技术,我们工程学部研究之后,制定了几个方案,”黄文熙说,“我本人呢,最看好的也是‘直线前进’方案,建旱桥,用桥墩把铁路支起来,让大部分的铁路与冻土隔离开,相互不影响。”

刚才心脏支架的讨论提到的“直线前进”一说,被黄文熙活学活用了。

冯叔瑜:“也就是说,在永久冻土带,我们连续不断地修桥,直接跨过去。这成本太高了,一条青藏铁路,那岂不是到处都是桥。”

“考虑到以后的维护成本,建桥方案其实比其他两个备选方案都要节省……”

唐华听着铁路和建筑工程学部的几位委员在讨论。

“黄委员,冯委员超长隧道超长桥梁这些,恐怕现在我们最优先的是西南地区的几条铁路。”

唐华说,“现在国家最需要的是渝汉铁路,从重庆到武汉。其次是昆明-南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