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晋江文学城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十六章,潜艇可真不好造

武汉是中国的“大学城”,这大概是从建国后就开始的。

大家觉得武汉大学多,其实它的大学数和北京差不多多,只是武汉这个城市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和他的大学数量完全对不上号,这种“反差”让大家加深了武汉大学多的印象。

因为武汉被赋予的定义是华中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他是超越湖北的存在,辐射面积是华中地区的若干个省。

国家把这里定位为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开办一系列大学,把学生们请来读书,不是为了让学生们毕业后全都原地工作建设,而是为了让你们毕业走四方、建设华中数省、建设祖国的。

武汉呢,就完美符合区域教育中心的人设。武汉地处荆楚大地,人杰地灵,饮食极辣,冬季湿冷,夏季酷热。学生们没几个受得了这鬼天气,一毕业全都撒腿就跑,逃离火炉到全国各地参加建设,人才就顺利输送出去了。武汉就继续守着大学做他的华中地区教育中心。

(大雾)

建国前三十年,不,前四十年,学生不是自己撒腿跑就跑得了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国家分配,让你去哪就去哪。

武汉那时候确实是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这里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会分散到华中和西南各地,在6、70年代往西南去的居多,因为国家在搞大三线建设。

至于大三线……那又是一个巨大的事情,但最近几年应该还不用考虑。

总之武汉发展得多大、城市规模多少,在前三十年是由国家计划而定的,而国家计划又是基于经济发展目标、工业格局规划以及国防战略等等因素决定。

武汉除了热,其他也没什么毛病:交通极其方便,不缺水、不缺城市用地。

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发展成中国的底特律以及中国的下诺夫哥罗德(伏尔加河上的核潜艇建造基地)应该是符合国家战略定位的。

……

在华工和水利学院各转了一圈,但唐华没敢去武汉大学本部。

不是因为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的大学而前两所学校是部属工业院校,而是因为前段时间武汉大学被拆了。

武汉大学无线电广播专业、通讯专业被切掉,搬到广州建立华南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

华为从一个电视机厂逐渐扩大规模,要的人也原来越多。特别是在涉足电话交换机领域后,唐华发现华为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是中山大学能满足的了,必须再建立一所工科学院,就是现在这个华南理工。

嗯,刚刚被切走两个专业,还是不要去招惹武汉大学的好。

……

“老萨,武船现在停红火的,船台上几十个人忙碌,看来情况也不是那么糟糕吧?”

在武昌造船厂,唐华笑着对厂长萨本祁说。

“刚好,我们接了建造一艘长江渡轮的任务,暂时解决了赋闲的问题,”萨本祁说,“但渡轮这个东西,在十年前就不算什么大工程。”

300吨长江渡轮,平底铁壳,单机单轴。

不但是船小、没有多大技术含量,武船现在用的材料也不算高级。主机是从大连运来的苏联柴油机,轴系和推进螺旋桨是上海运来的(300吨渡船的螺旋桨上海还是能造的),船用钢材是汉阳钢铁公司(即将变身武钢)捣腾的,除了龙骨用的钢材有点讲究,其他都不怎么样,船壳干脆用的是熟铁皮。

唐华:“不管造的船有多低级,至少能让工程师和工人有练手的机会。不过就是建造过程中用点心思,这些小破船你们也当成军舰来造,让工人自己对自己的手艺不断提高要求。……再挖个船台,开两条内河船舶生产线吧。”

萨本祁:“啊?又一个船台造内河船舶?”

唐华:“一方面是建设需要。武钢的项目已到了高速建设的阶段,很快就有大量物资机器要用水运运到武汉安装。安装以后就投产,煤炭运输、产出的钢材运输都需要很多内河货轮。另一方面,还是刚才说的,练手。我刚才看了,这种级别的内河船舶,船台上十五到二十人就可以足够,两个船台同时开造内河货轮,这才占用四十人的劳动量。”

萨本祁:“明白。”

重工业部直接抓的在武汉的国家重点造船厂,现在在造内河货轮和渡轮……

唐华:“有一批学船舶的留学生,明年学成归国。其中有钻研潜艇方向的学生。从现在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武船抽两队人,每队各15人,去上海江南厂和沪东中华去实习吧。那两个厂现在依靠苏联提供的零件材料,在组装护卫舰,另外他们每个厂各分了3艘驱逐舰的现代化改造工程,工作量很充实,技术水平也比较高。”

……

内河船舶其实也不是没有技术含量。长江航道疏浚工程全部结束后,武汉到上海可通行3000吨船舶,到时候大功率柴油机船牵引的驳船队、大型平底滚装船、散货船都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但在柴油机厂和武钢能自己做宽轧钢板之前,武船就算造这些船,也是进口件组装而已。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